不同行业因生产环境和产品要求的差异,对传递窗洁净度检测的具体要求存在显著区别。以下是医药、食品、电子、半导体、生物安全等主要行业的详细要求:
标准依据:遵循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(GMP)、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》(GB 50073)等。
等级要求:
无菌药品生产(如注射剂、冻干制品):传递窗需达到 A 级或 B 级洁净度(静态 ISO 5 级,动态 ISO 6 级)。
非无菌药品生产(如口服制剂):通常为 D 级洁净度(静态 ISO 8 级)。
医疗器械生产(如植入性器械):根据产品风险等级,洁净度要求为 ISO 5-8 级。
日常监测:每次使用前后检查压差、风速、紫外灯灭菌效果(目视或紫外辐照计检测)。
定期检测:
悬浮粒子:每月至少 1 次(无菌区域传递窗),每季度 1 次(非无菌区域)。
微生物(浮游菌、沉降菌):每周 1 次(无菌区域),每月 1 次(非无菌区域)。
性能验证:每年至少 1 次全面检测(含气流流向、自净时间等)。
灭菌方式:需使用高效过滤器(HEPA)+ 紫外灯灭菌,部分场景需搭配汽化过氧化氢(VHP)灭菌。
记录存档:检测结果需完整记录并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 1 年。
标准依据:参考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》(GB 14881)、HACCP 体系要求。
等级要求:
高风险区域(如无菌灌装、即食食品包装):洁净度 ISO 7-8 级。
一般生产区域:洁净度 ISO 8-9 级(控制灰尘和微生物)。
日常监测:每日清洁后检查密封性、压差(如有)、表面清洁度(目视或 ATP 荧光检测)。
定期检测:
悬浮粒子:每季度 1 次(高风险区域),每半年 1 次(一般区域)。
微生物(菌落总数、致病菌):每月 1 次(高风险区域),每季度 1 次(一般区域)。
性能验证:每年 1 次(重点检测气流稳定性、交叉污染风险)。
材质限制:传递窗内壁需使用食品级不锈钢(如 304 材质),避免脱落颗粒污染食品。
防虫害设计:需配备密封胶条、防虫网,避免外部昆虫进入洁净区